News
Apr 25 2025
乐成校友故事 | “1号毕业生”的远行——以勇气之名开启世界之门
2009年,北京乐成国际学校迎来了首届毕业生。自那时起,乐成学子便怀揣在这里汲取的智慧与勇气,踏上逐梦世界的旅程。
二十年来,乐成始终坚守教育的长期主义,致力于成为现代教育、未来教育、严谨教育的领跑者。课堂上激发的自驱力与创造力,社区服务中培养的责任感,跨学科项目中迸发的创新精神,早已化作校友们迎接挑战、勇毅前行的源源动力。
2009年盛夏,Ruoyi身着毕业礼袍,站在BCIS的舞台中央,成为BCIS自创办以来的第一位毕业生。
那一刻,BCIS为她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专属典礼,全社区师生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般的历史时刻——第一位毕业生从这里启程,迈向世界的广阔舞台。对于Ruoyi而言,作为“1号毕业生”,这不仅是一段旅程的终点,更是一场跨越东西、交织梦想的启程——她带着“BCIS的基因”,由此踏上一条勇敢探索、坚持不懈、融合多元文化的人生之路......
加入BCIS、选择国际教育的那一刻,Ruoyi选择了在国际教育尚未普及时,就勇敢迈出了第一步。正是这种无畏的勇气,让她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创造力与激情。
作为BCIS的第一届12年级学生,Ruoyi在乐成期间接受了全校老师一对一的悉心辅导,学校甚至为她举办了个人的毕业艺术展。BCIS的教育理念和学习过程不仅让她学会了如何辩证思考,更让她深刻理解:只有勇敢迈出第一步,才能真正享受世界的无限精彩。
进入纽约大学后,Ruoyi将BCIS赋予她的探索精神发挥到了极致。从大一开始,她便投身于各类实习机会,从摄影到电影制作,从出版到建筑工作室,她抓住每一个实践机会,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。“简历上的每一段经历,都是与未来对话的筹码。”她说。丰富的实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,虽然成绩很重要,但真正塑造未来的,是那份跨界探索和实战经验。
毕业后,Ruoyi并未追求安稳的工作,而是选择在纽约下东区开设了一家创意品商店,主打“东方设计”。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,Ruoyi在美国经历了资金链断裂、天价电费账单等各种挑战。在困境中,她据理力争,逐一去解决问题。而每一次“踩雷”都成了她成长过程中的财富。她凭借在BCIS培养出的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,在陌生的环境中灵活应对,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。
当身边许多人选择回国求职时,Ruoyi依然坚定地留在纽约,继续她的“勇敢者游戏”。她深知,正是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社会土壤与人文氛围,塑造了她今日的坚韧与独立,也赋予了她独特的国际视野与从容不迫的勇气。
在BCIS的IB认识论(Theory of Knowledge)课堂上,Ruoyi第一次意识到:“真相需要多棱镜的折射。”这门课程引导她从多元视角解读世界,开启了她一生的辩证思维方式。
延续BCIS的多元与自由精神,Ruoyi在纽约大学选修了跨学科的课程,包括摄影、天文物理、意大利语等,这种学习模式正是她在BCIS自由选课体验的自然延伸。与许多传统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同龄人相比,她发现自己更善于表达,更能主动拥抱和融合不同文化。
在留学生活中,她逐渐意识到西方社会对“东方文化”的认知,仍然停留在符号化的龙凤图腾等表层印象。而海外华人年轻一代的文化身份认同,也日益模糊。Ruoyi深知,中国文化内涵深远,如果无人重新诠释与传递,它将逐渐被忽视。因此,2016年,她创办了名为“东方设计”的创意饰品品牌,专注于甄选来自亚洲设计师的作品。她希望通过这些作品,让更多人了解东方文化的温度与魅力。“每一件饰品,都是承载故事与情感的文化载体。”她说。
Ruoyi与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年轻设计师签约,将茶道的细腻纹样融入耳环,将水墨的灵动意境融入胸针——饰品店也因此成为中西文化对话的桥梁。在这里,艺术与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,而是可以被佩戴、欣赏和理解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“在异国创业,文化既是软肋,也是铠甲。”Ruoyi坦言。她深知,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,真正打动人心的,从来不是简历上的分数,而是跨文化沟通的能力、团队协作的智慧,以及对多元价值的理解与包容——这正是BCIS所倡导的“世界公民”的真实写照。
回望这一路的成长轨迹,Ruoyi深知,正是BCIS给予她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,让她在跨文化的世界中,既不失自我,又能勇敢前行。作为BCIS的首位毕业生,她的故事不仅代表了乐成的起点,也是后续550名毕业生跨越国界、追逐梦想的缩影。她的经历,正是BCIS 20年育人历程中,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文化底蕴的学子的真实写照......